文章主题:人工智能, 机器翻译, ChatGPT, 自然语言处理

666AI工具大全,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文章AI翻译工具风靡一时,译者何去何从?

在2022年11月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展示了人工智能翻译耳机的最新应用。这款展品通过实时翻译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跨语言沟通体验,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信息交流的智能化发展。

在一篇B站视频中,UP主以自己的译员经历为基础, boldly predicted that within five years, 95% of translators would face unemployment. This forecasting claim was made in the video titled “Encouraging Translators, Heaven Will Strike”, which was uploaded on February 5th, 2023.

让他深感震撼的,不只是翻译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大部分从业者收入偏低的现实,更在于人工智能助手ChatGPT的问世,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抢夺饭碗的危机感。ChatGPT是一款由AI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虽然它并非专为翻译而设计,但其卓越的翻译能力却让前述UP主赞誉其为“ even the English professors combined can’t match ChatGPT one nail “. 在视频中,UP主提到,ChatGPT能在短短两秒内完成一份将中文法律文本翻译成英文的任务,而且它的翻译不仅无语法错误,还能依据人类的指令,持续优化和修改风格。

一则视频在B站播放量超过五十万,引发了对翻译行业的深度讨论。在接受采访的众多译者中,大多数人承认AI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但同时也表示可以在某些领域与AI共同工作。然而,他们对当前AI技术的看法更为乐观,认为其正在逐步推动机器翻译向现实迈进,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事低端、低价翻译工作的译者,可能会被AI所取代。

比人类厉害吗

在完成云计算领域40个句子的英翻中后,七位机器翻译高手,包括ChatGPT、谷歌翻译、DeepL、搜狗等,将译文呈现给具有7年中英笔译经验的自由译员Scar。她将根据自身经验,对这些译文进行评判,以确定它们的优劣之处。

在2023年的3月13日,Scar接到了一份来自程序员客户的测评任务。这份任务涉及到对市面上几种常见的机器翻译软件完成的中英互译文本进行评估。这些文本涵盖了云计算、儿童剧本、编程和企业宣传等四个不同领域,每种文本都被机器翻译成了5到7个版本。这些翻译结果随后被送到了Scar的手中。客户寻求的是来自翻译行业专家的建议,以便对机器翻译的性能进行改进。

在翻译领域中,机器翻译被视为一个难以摆脱的“幽灵”。许多受访者译员都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关于机器将取代人工的预言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困扰着翻译行业。Scar的记忆中,有一位亲戚在几年前曾好奇地问她:“现在怎么还有翻译这个行业?”然而,自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其卓越的翻译能力再次让众多译员面临着“狼来了吗”的质疑。

云计算机翻译评估的关键时刻已经来临。在仔细比对之后,Scar发现,七个机器在词汇处理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句子翻译过于复杂的情况。此外,近期备受关注的ChatGPT也出现了翻译遗漏的现象。

综合多份译文,Scar觉得,ChatGPT的发展“还不成熟”。“新兴技术它还是翻不来的,比如云计算这个领域,翻着翻着它就跳了。另外,要人脑介入的领域,机器基本上表现得都不怎么样,比如市场、产品宣传,机器是能把译文翻出来,让你大概了解这个意思,但是你想把这个文稿当宣传文案贴出去,那是肯定不行的。”

尔东萱翻译工作室创始人、中英翻译陈萱也有类似的观点,ChatGPT能够承担简单机械、重复部分较多的文本翻译工作,甚至可以翻译一些科幻小说。但一旦涉及文学性强的翻译,ChatGPT就捉襟见肘了。3月,她让ChatGPT将朋友写的一句旧体诗“人间倚灯火,举袂谢清辉”翻译为英文。ChatGPT最终翻译得“意思不太对”,甚至杜撰了一些内容——它加了一句注释:此为李白《静夜思》中的一句诗。

主业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工作的艾珂兼职中英翻译已有三年。自2023年2月开始,她逐渐在工作中接触到了ChatGPT。第一次使用后,她觉得ChatGPT的确比过去使用过的谷歌翻译效果更好,然而,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中翻英的能力远不如英翻中。在尝试中翻英一篇新闻后,她发觉:“译文基本上每一句话都需要你再校对、审阅,然后重新编辑。”

不过,纵使ChatGPT存在诸多问题,一些译员还是向南方周末记者坦承,它的翻译能力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专注医学领域笔译已有四年的自由译员Ivy自觉并不擅长宣传文案的翻译。一次,她接到一个宠物产品宣传语中翻英的任务,在完成第一版的翻译后,她干脆把文案扔进ChatGPT中润色,不满意就让AI继续,直到拿出最满意的版本;面对商务领域笔译中专业性强的术语翻译时,从业八年的口笔译译员唐均甚至觉得ChatGPT“比人类更厉害,因为它的语料库非常强大,词汇量远强于人类”。

技术“魅影”

在几乎所有受访译员的记忆中,技术的“魅影”在入行之际就开始伴随着他们。

2010年,陈萱从保加利亚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就读翻译硕士。在那里,她首次接触到了像Trados这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诸如Trados一类的软件能够帮助译者将此前翻译过的相同词语、句子自动翻译出来,从而提升效率,这也是业界都在使用的工具。

至于谷歌翻译这样的机器翻译,她则接触得更早——在大四时,她接了一单将英语说明书翻译为保加利亚语的工作。那时,她觉得“打字好累,有没有一个东西能够迅速地给我出个初稿”,于是,她将说明书放进了谷歌翻译中。很快,谷歌翻译给出了译文初稿,选词“竟然还挺准确”。她逐句修改后,便将译文交了上去,半天时间就赚了三百余元。陈萱觉得,这个活儿“做得还挺开心的,又挺轻松”。在后来的翻译工作中,她也渐渐地开始尝试使用机器翻译,遇上简单、重复、机械而故事性不强的文本翻译,她就会用谷歌翻译一份初稿。

相较于陈萱,Scar使用机器翻译则要晚得多。2014年,她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毕业,入职一家翻译公司。她记得,那时公司有使用Trados这样的工具,但谷歌翻译这样的机器翻译则是“风刮来了”,但“完全不能用”“根本没有人看得上”。

但显然,这股风在几年时间里越刮越烈,机器翻译也在不断升级。自2017年开始从事自由口笔译工作的译员高大玉就记得,她在大约六七年前开始使用谷歌翻译。最初,谷歌翻译只在翻译专业词汇上能力较强,一旦翻译大段文本,其效果就很难令高大玉满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谷歌翻译逐渐进化,到后来,其翻译逻辑性强的说明类文章,水平已经超过了市面上大多数译员。

高大玉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她曾有一位法语专业的朋友,在了解到谷歌翻译的能力后,重新选择了学业方向,去法国读了商科,回国后便从事咨询工作,彻底离开了语言行业。

大风不止。到2018年左右,高大玉接触到了更新一代的机器翻译工具DeepL。她发觉,尽管依然是强在翻译说明性文字、弱在翻译文学性文本,但DeepL翻译篇章的能力已经胜过谷歌翻译。她开始逐渐在工作中使用DeepL作为辅助。

不仅是笔译,机器翻译也开始走入同传这样的口译行业,然而在陈萱与高大玉看来,其效果并不好。在2018年,还曾有知名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企业陷入同传造假风波。一位自述为同传译员的网络用户称,前述企业在北京某会场冒名使用他和搭档的翻译成果,即对外播出的实时同传是机器人声,朗读内容却是他和搭档的翻译被识别语音后转化成的文本。企业随后回应《南方都市报》称,其当时采取了人机协作模式,通过语音识别,转写同传翻译结果并上屏显示,方便没有耳机设备的嘉宾和观众实时观看字幕,译员与企业存在误会。

无论如何,Scar还是感受到了行业的急剧变化。2017年,她新入职一家翻译公司,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老板问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天天在说机器翻译,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对此,老板的回答是,机器翻译出来的东西,人工把它改到百分百的效果,“我们比它厉害,就不怕它”。

替代已在发生

机器翻译一路走来,至ChatGPT问世,似乎已然走到一个重要节点。对译员而言,洗牌时刻是否已经到来?

就口译而言,唐均觉得,市面上的一些翻译机已经能够在出国旅游、导游或是不涉及重要内容的陪同翻译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事涉重要场合,如会议细节磋商、合同条款商定、新闻发布会等,无论是同声传译还是交替传译,机器都很难代替人工。“这取决于你输入语的重要性,很重要的话,人们没办法完全相信机器。”唐均说。

但在笔译领域,变化正在发生。

译员赵瑢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9年,她从翻译公司离职。她记得,那几年公司开始大力推进开发机器翻译。这使得她大量的工作内容转变为译后编辑、润色,而相较于原先的纯人工翻译工作,译后编辑的收入下降了20%-30%,这意味着她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方能达到开发机器前的收入水平。这是促成她转而从事自由翻译工作的原因之一。

ChatGPT或许正在加速这一进程。所有受访译员都声称,他们的业务需求及翻译收入暂时没有受到ChatGPT的影响,但唐均确信,ChatGPT已能够取代人工做低端的翻译,只要客户对翻译准确性要求不高,能看懂即可。他也坦承,在一些笔译工作中,他已经有些依赖ChatGPT。

高大玉预计,译员的翻译能力如在机器技术水平之下,确有被替代的风险,而市面上至少50%的笔译工作属于低端笔译工作。Ivy也认为,诸如某些要求不高的论文翻译、证件翻译、留学文书等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由此,80%的翻译工作者会被ChatGPT乃至后续更强的机器翻译取代,“(淘汰)50%的低端译员,然后30%不求上进的译员”。

焦虑也在传播之中。Scar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她认为目前机器在很多领域还不能取代人工,且不少客户会明确要求禁止使用机翻,但周围唱衰之声骤起,她难免受到波及。“你看2013年那会儿也在叫嚣机器翻译,那时候我们觉得它是个笑话,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机器翻译确实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些东西还是可以用的。”她说,“你不知道再过10年它会发展成什么样。”

翻译工作之外,Scar还运营着一个有数百人的笔译社群。近来,有新人译员问她,自己总是接不到单,是不是受到了ChatGPT之类的AI影响?她知道,新人起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项目匹配度、人手是否充足、是否有译员退出都是影响因素。另外,新人通过试译到稳定接稿之间也有一段距离,还需要磨合。但ChatGPT或许也造成了实在的影响——人们总是轻视翻译,觉得翻译简单,懂语言即可。如今有了强力的AI,外界觉得就更不必找人了,这给入门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译员们仍看到了一种人与机器的共生之道。Ivy记得,2019年后,她主要接来自海外翻译公司的订单,从那时起,她业务中的80%都是译后润色的工作。不少公司开发了自己的机器,其功能颇为强大,发给她的一些机翻后译文甚至不怎么需要改动。而到了2020年后,Ivy发觉,国内的译后润色订单也越来越多。

赵瑢懿也认为,日后,翻译或将逐步转为人机结合模式,原先10个人做翻译,未来或许只需要2个人做机器的译后审校工作即可。

她甚至已经做好了彻底转型的准备。如果真到了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天,赵瑢懿想,或许自己能去做个瑜伽教练。

(文中Scar、Ivy、高大玉为网名,艾珂、赵瑢懿、唐均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姜博文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蔚婷

文章AI翻译工具风靡一时,译者何去何从?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