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写论文,可行还是隐患?高校教师如何识别?
研博论文

ChatGPT写论文,可行还是隐患?高校教师如何识别?

国内高校近期关注到学生使用ChatGPT撰写论文的现象,学术期刊相继发布说明,表示暂不接受其单独署名,并要求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写作时明确声明创作过程和引用论证。测试显示,ChatGPT在某些人文社科类论文中生成的大纲得到了高校教师的及格评价,但理工科论文中的AI痕迹难以识别,且存在抄袭风险。教授郑忠明建议通过提问方式辨别机器撰写,并认为人工智能目前难以替代创造性工作。ChatGPT等工具对学术论文的影响仍待探讨,论文的核心内容仍需研究者自己完成。
「ChatGPT论文热潮下,国内C刊如何防“AI作弊”?」
期刊论文

「ChatGPT论文热潮下,国内C刊如何防“AI作弊”?」

国内高校学生开始利用ChatGPT撰写论文,引发关注。一些C刊已明确表示将限制使用并设定退稿机制,以应对可能的学术不端风险。虽然尚未在期刊外审中发现明显痕迹,但技术应用与原创性的平衡成为讨论焦点。部分期刊要求说明使用情况或提供引用论证,以保证文章质量。这一话题引发社会热议和对AI伦理教育的思考。
ChatGPT代写?论文禁用新规则,教育变革风暴来袭?
期刊论文

ChatGPT代写?论文禁用新规则,教育变革风暴来袭?

随着ChatGPT的火爆,一些大学生开始使用它进行作业和论文代写,甚至参加远程考试。对此,美国教授和学校采取措施应对AI带来的学术挑战,如改革课程、增加口试及禁止使用该工具。纽约市教育部已禁用ChatGPT,并要求在论文中明确说明使用情况,否则将处理。国内期刊也加入规定,不接受使用ChatGPT的单独署名文章,并要求提供引用论证。天津师范大学则建议在参考文献中说明。这场关于AI在学术中的使用和规范的讨论正持续进行。
解码ChatGPT!广州仲裁委举办“ChatGPT在多元解纷机制中的运用与挑战”专题讲座
研博论文

解码ChatGPT!广州仲裁委举办“ChatGPT在多元解纷机制中的运用与挑战”专题讲座

南方网讯 近日,为进一步推动仲裁高质量、专业化发展,广州仲裁委员会(简称广仲)精心组织专业委员会系列专题讲座,首期数字贸易纠纷专业委员会专家讲座顺利开讲。讲座以“ChatGPT在多元解纷机制中的运用与挑战”为主题,多位专家学者、资深律师和高级法务从理论及实务等角度展开深入探讨。 广仲党组书记、主任陈思民在致辞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前中央发文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仲开展专委系列讲座恰逢其时。我们一直关注数字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探索仲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从打造全球首个APEC—ODR平台到建设全球首家元宇宙仲裁院,先行先试探索仲裁服务的智能化与国际化融合发展。在强化数字经济法治保障的同时,秉持仲裁现代化理念,不断提升仲裁数字化管理水平,强化仲裁员、仲裁秘书及第三方资源数字化管理。专委系列讲座能更好地发扬各专业委员会的行业权威和专业特长,推动仲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思民在座谈会上致辞。 广仲数字贸易纠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合伙人刘春泉围绕”ChatGPT在多元解纷机制中的运用与挑战“作主题演讲。他认为,ChatGPT在运用及生成的过程中可能对现有法律产生大量新挑战,着重分析了企业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享有开发经营权、数据主体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所依赖的数据是否享有知情权及否决权、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有可版权性以及如何限定其传播规则、划分其财产权益、版权与数据产权发生碰撞如何协调等问题。并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多年,科技日新月异,从简单算法到如今的ChatGPT可通过海量资源库实现生成诗歌、音乐等诸多功能,虽然法律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功能没有改变,但需要根据科技和商业的进步,逐步调整具体法律专业规则,以达到秩序的稳定、社会的平衡。 刘春泉作主题演讲。 YY直播法务总监高静在《人工智能的版权困境与保护——以ChatGPT为例》主题演讲中表示,ChatGPT是一种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出的语言模型,训练过程中会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素材,从而可能出现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尚处于保守化理解与适用的进程中,但若在法律法规中能明确规定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和权利范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工智能的创作潜力,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可以通过建立人工智能语料库权利人集体管理组织,铺平许可路径,明确以投资者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属与权利范围,明确以领接权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具体保护方式,建立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体系等方式来突破人工智能版权困境。 高静作主题演讲。 广仲数字贸易纠纷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颖作为点评专家指出,ChatGPT所使用的数据和模型可能涉及使用者的隐私和机密信息,如果未能妥善保护,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和安全漏洞。因此需要重点保护ChatGPT使用、生成的隐私及数据安全。同时,在司法实务中,ChatGPT通过检索既有的法律资料,特别是法律条文和司法判决,可以就特定案情给出较为明确的指引,对于统一裁判尺度具有重要价值。甚至随着技术发展,可以实现裁判文书的辅助生成、案件信息的自动回填等功能,有效辅助作出司法裁判、仲裁裁决。 刘颖点评演讲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小包公·法律AI”创始人王燕玲在点评时指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内容的生成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版权保护应在版权法的理论和规则框架下认真处理好四个基本问题,即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认定为作品的必要条件,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作者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物相关权益主体的界定以及文体数据的利用权责划分。 王燕玲点评演讲内容。 与会嘉宾还围绕“ChatGPT的平台方对于生成的数据是否具有审查义务”“ChatGPT是否能够代替裁判者”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与会嘉宾在交流互动。 ChatGPT凭借其海量的资源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人们获得法律服务的便利度,降低一些基础法律服务的成本,但在实际数据运用过程中亦可能触及法律的边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在新兴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改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作为法律工作者应保持积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新兴事物,关注时事热点,全面应对快速发展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