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时,赵铭用ChatGPT查询了国内外云计算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请它一一详细介绍。他用搜索引擎简单核实了真实性,润色后就放进了论文中,“我感觉它说的东西都是一些现状,也没什么好调整的,就直接用了,作为一个背景相关知识的介绍”。
赵铭在ChatGPT的帮忙下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他在中国一所985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就读,毕业论文的内容是关于云计算。他总结了几种使用ChatGPT的方法,比如凑字数。
赵铭的论文前两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超过80%的内容是直接用ChatGPT生成的。后面的章节和他的实验相关,更多只是用ChatGPT进行扩写和润色。整篇硕士论文一共四万多字,据赵铭估计,ChatGPT大约写了30%-40%。
作者:翁榕榕
据教育部统计,中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而绝大部分人都要经历毕业论文这一关。当前正值毕业季,在社交平台上,“用ChatGPT写论文”“用ChatGPT给论文降重”等经验分享帖比比皆是。在电商平台上,也有相关账号在售卖。
在孙菁参加的最近一次论文会上,系里强调,禁止学生在论文中使用AI生成的内容,也不允许学生先用母语写完论文,再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
一开始,冯曼只是用ChatGPT完成课程小作业。平时老师会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写出四五百字的回答。冯曼尝试让ChatGPT生成答案,直接复制交了上去,这些作业会在这门课最终的成绩中占据一定比重。冯曼并不担心被发现,“老师也不可能这样一个小小的课程作业,还去帮你查一下重”。
每次写作期末论文前,孙菁会向课程老师提交论文计划,老师给出批注建议,帮忙捋思路,或是提供文献资料。
冯曼把论文主题定为AI对法律领域的影响,接着,她向ChatGPT提问,它以这个主题列出了论文大纲。
“如果学校或者任课老师明确禁止使用ChatGPT,那就坚决不能用ChatGPT做任何和论文内容相关的事情。”吴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除了很多“车轱辘话”,ChatGPT的表述很机械,信息也并非完全准确。当南方周末记者请它“结合诗句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时,它给出的四个诗句均与诗名不符,比如将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错误地对应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ChatGPT不仅可以用于查询信息和润色语言,它也具备提出观点的能力。李悦的毕业论文主题是某产品的营销传播分析,她让ChatGPT分析该产品遇到的挑战和策略,它条分缕析地细细阐述,四千多字的内容用一小时就完成了,李悦觉得“比自己写得好”,这些内容自己也“能想出来,但不想组织语言”。
“论文最忌讳的就是主要观点不是自己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当南方周末记者在ChatGPT的聊天框里输入以上内容后,停顿几秒,屏幕上慢慢出现一个个字符,连缀成标题“粤语的语言学特点及其在语言接触中的角色”,还有一百字左右的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粤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在语言接触中的影响……”它条理清晰地生成了六个章节的框架,包括引言、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在语言接触中的作用以及结论。
结果成绩出来,冯曼获得了88分。这个分数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她很意外。老师详细写了上百字的点评,夸赞部分内容分析得很好,还给出了改进建议。冯曼有些愧疚,自己只是大段复制粘贴,都没认真看写了什么,连参考文献都不知道是否存在。
在此之前,她看见过ChatGPT会编造文献的说法,但她知道,“老师不可能闲到把参考文献一条条都查一遍”,因此也没有特意检查。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冯曼这篇论文的10条参考文献中,有7条搜索无果,其余3条存在不同形式的错漏,或是书籍版本不存在,或是期号错误、标题不全。
后来,她干脆用ChatGPT写期中论文,她觉得老师不会认真看,“那个课每次点名都不齐的”。这篇论文只花了她两三个小时,她估计如果要全靠自己写,至少得用一两天,“一是它比较快,二是老师要求不是很高”。她抱着随便交个作业、混个及格的心态,提交了这篇论文。
如果你觉得不够详细,只要再次输入指令,比如“请将粤语的语音特点扩充一下”,短暂的停顿后,ChatGPT就可以继续拓展这部分内容,详细至声韵调系统及音变现象的分析。
李悦将毕业论文初稿提交后,导师评价写得一般,让她改了两遍,但主要是修改格式,内容的改动很少。当时她的重复率高达30%,不过其中用ChatGPT写的部分很少标红。她用前述翻译成外语再翻回来的方法,将标红的部分重新处理一遍,重复率降到了11%。
重复输入几次后,南方周末记者得到了一篇五千字左右的完整论文,全程不超过30分钟。虽然论证较为简单,但结构思路清晰。如果有更多耐心,还可以继续输入指令训练它,要求它将语言变得更学术化,或列出相关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