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人工智能概念都已经说了好久了,但我们为什么做不出ChatGPT,反而又是美国人引领了这一波人工智能的革命?
我们来看看ChatGPT的团队结构。ChatGPT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2岁,其中20~29岁的成员有28人;30~39岁的共50人,占61%;40~49岁的仅3人;无50~59岁年龄段的成员;60岁以上的有1人。
团队中还有9名华人,占团队总人数10%。其中5人本科毕业于清北、华科等国内名校。
可以看出,这支团队大部分人员都在30到39岁,一支30到40岁为主力的团队,却创造出这么惊人的产品,而国内那么多互联网大厂,用的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却做不出这样的产品,谁说中年人就没有能力呢?
这个年龄段,如果放在国内,已经到了快被优化的年龄。用马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到了快要为中小企业做贡献的年龄。用京东的话来说,就是到了快顺利毕业的年龄。
而他们在美国,却正是雄心勃勃、年轻力壮、充满创造力的时候。美国人也丝毫不觉得这个年龄就到了被社会废弃的阶段,而是把这个年龄段的人视作充满精力,同时也能很好地适应组织与文化的阶段。
其实,这样才是正常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都二十大几了,他们在学校的时候不断积累理论学识,进入了社会后,也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项目来积累经验,同时,还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人际交往。
出了社会经过好几年的历练,到了三十多岁,正好是熟悉行业、有一定技术积累、有一定人际交往能力的阶段,应该说,三十多的这个年龄段,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候。
然而,在国内,这却是即将被社会淘汰的年龄。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怪清北学生都跑去为美国做贡献。
留在国内做程序员,大多都是吃青春饭,年轻的时候拿点相对不错的薪资,等到了三十岁以上,好像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的。即便你能力不错,工作态度也没问题,但企业依旧觉得你年纪大了,觉得你跟不上公司的节奏。
现实就是如此,许多员工年轻的时候每天996,把身体都干出职业病了。但只要年龄一上去,企业就不留情面地把35岁的员工淘汰了,还为自己的裁员找各种借口。
而这一批上有老、下有小,已经三十多岁的员工进入社会想要继续找工作时,发现整个行业都介意他们的岁数,找份工作十分艰难。
正是因为这种极其利己,把员工都当做机器来压榨的企业文化,导致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本科一毕业,就到国外去留学,然后就在美国找工作再也不回来了。
我们在清华北大投入了那么多的资源,这些顶尖人才一毕业就出国为美国做贡献,而我们到头来却责怪清华北大成了所谓的“美国预科班”,其实错的不是这群清北的毕业生,而是整个职场文化就有问题。
那么,只要是正常人,大概都会愿意留在美国。在美国的程序员工资更高,还没有996的工作压力,而且不会有年龄危机。
只要你一直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没有任何企业会因为你的年龄而歧视你,每一个上了岁数的求职者,都能获得自己的尊严。
这种人才环境,正是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才源源不断流向美国的原因。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真正尊重人才,优待人才,我们才能在科技领域取得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