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开始被“疯狂吐槽”了
期刊论文

ChatGPT开始被“疯狂吐槽”了

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马舒叶 仅仅两个月,“刷屏”社交平台的ChatGPT已积累1亿用户。 而第一批ChatGPT用户正从好奇的尝试者转向狂热拥趸,并在仅仅两个月间开始“疯狂吐槽”。 2022年12月底,作为在美国某大学就读的学生,阿韩在尝试用ChatGPT翻译英文论文后,一度将ChatGPT封为“留学 生赶due神器”,对她而言,ChatGPT不仅能够帮助她提高英文文献阅读速度,还能在输入论文题目后帮助梳理大纲和行文思路,写完论文后还可以逐段润色。 图/用ChatGPT写论文(白字为需求,绿字为输出答案),来源/阿韩提供 在澳大利亚研读的Freya亦惊喜地发现,ChatGPT比谷歌搜索更智能,输入问题后直接分点生成答案,极大节省了检索、筛选的精力,“昨天我预计要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用它两分钟全部搞定了。” 留学生训练ChatGPT帮自己写论文、翻译文献,职场人训练ChatGPT写邮件、工作总结、求职信,甚至辅助进行线上面试,一时之间,互联网到处都在“训练ChatGPT为自己打工”。 不过,从“留学生赶due神器”到“糊弄学大师”,随着谷歌聊天机器人首秀回答出错,以ChatGPT为代表的AI问答机器人也很快跌下神坛。 林方发现,ChatGPT输出答案里推荐的文献看起来有模有样,但实际上“都是搜不到的,很可能是ChatGPT乱编的”,此外,用写代码时,输出的代码,“看起来一本正经,实则完全没办法使用”,脱离了可以“写车轱辘话”的文科领域,在金融、生化等理科专业,ChatGPT开始“露怯”。 而即使在ChatGPT熟悉的语言学习领域,阿韩亦发现ChatGPT并不能真正理解专业术语,提出的观点缺乏深度,“更像鹦鹉学舌”,更何况,使用ChatGPT辅助论文写作,也未得到学界认可,ChatGPT用户们仍然面临着抄袭的风险。 同时,ChatGPT爆火之后,各类“山寨版ChatGPT”也争相上线,均打着ChatGPT的旗号,却暗藏陷阱——比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示免费对话额度已用完,需要收费,实际能力和水平也并不佳。 在久未迎来热点的国内市场,ChatGPT的爆火仿佛一场“久旱逢甘霖”,各个企业都不愿错过这一个热点。 斩获1亿用户的ChatGPT,作为数据和算力结合的一款优化对话的语言“大模型”,正引发全球AI热潮,国外谷歌、微软等大厂争相布局,国内百度、腾讯、网易、阿里、小米等大厂亦纷纷入场。 2月10日,继阿里、腾讯、字节、百度之后,京东表示,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将整合过往产业实践和技术积累,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并公布了落地应用路线图“125”计划。 同日,华为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已有鹏城盘古大模型。 只是在舆论热热闹闹,大厂一哄而上之后,ChatGPT能火多久?ChatGPT是切实、有价值的未来,还是又一场追风,火过一段时间便被遗忘?舆论的声音并不统一。 01 火爆的ChatGPT 随着ChatGPT不断掀起讨论,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学生群体正俨然成为ChatGPT的新“拥趸”。 正在美国某大学读本科的阿韩告诉燃次元,2022年12月底,她偶然在小红书上刷到了用ChatGPT写论文的帖子,“因为我实在是又菜又不会写论文。”面对导师布置的小论文,“无法可想”的她决定尝试用ChatGPT写论文。 “完全可以用ChatGPT搭建论文大纲。”阿韩表示,设置最大字数后,ChatGPT根据她的要求输出的内容从5个点增张到3个大点8个小点,而她不用再头疼没有论文写作思路,“只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展即可。” 和阿韩一样,Franco亦表示,近两个月,留学圈学生都在讨论ChatGPT。 Franco在写论文的时候,经常写着写着就会出现很多拼写和语法错误,虽然花重金购买了grammarly( 在线语法纠正和校对工具,这款工具被留学生们广泛使用 )的会员,但Franco发现,grammarly理解中文能力并不强,有时会出现翻译错误,有时甚至需要她一句句再去修改,因此,ChatGPT的出现让她多了一个润色论文可尝试的新工具。 Freya亦表示,现在在澳大利亚研读的她发现,ChatGPT是比Google更好用的搜索工具,“我预计要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用它两分钟全部搞定了。” 对于课程安排的简单问答题,“以前用google,搜索后会出现很多广告里,广告里夹杂着论文。”如果想找答案,Freya需要“越过广告”一篇篇点开论文寻找,而使用ChatGPT,“它会直接报出答案,并且分一二三四点,我直接复制就行了。” 在小红书平台,燃次元搜索“ChatGPT”关键词时,相关笔记已达到1万篇以上,其中“ChatGPT真的可以用来写论文”、“用ChatGPT改paper绝了”等贴文引发热议,而在抖音,截止发稿前,ChatGPT的话题播放量高达6.3亿次。 图/ChatGPT小红书帖文(左)抖音ChatGPT话题(右),来源/燃次元截图 而在留学生之外,高校学生们也争相涌向外网注册使用ChatGPT,并通过社交平台不断学习ChatGPT的“花样用法”。 苒苒告诉燃次元,正在实习的她看到领导在群内发了关于ChatGPT的介绍后,出于好奇当即就进行了试用,输入导师给出的毕业论文要求后,苒苒发现ChatGPT能够迅速反馈,这让她惊喜不已,“感觉ChatGPT未来能取代搜索引擎了。” 而在辅助论文写作之外,1998年出生的林方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使用ChatGPT理解代码写代码”的帖子,他先尝试性地问了一些和自身研究相关的常识性问题,希望用ChatGPT帮自己的论文整理材料,发现“用ChatGPT能完成互联网资料整理”后,林方惊喜不已,决定试着用 ChatGPT完成一些代码理解和重复性的代码写作。 同时,林方还发现,由于ChatGPT可以流畅得实现中英文互译,并且能够支持在线问答,简直是“高效读英语论文的神器”。 林方告诉燃次元,由于英语论文往往阅读需要克服专业术语繁多,英语语言障碍等等问题,读一篇英语论文的时间至少是中文论文的一倍,但如果用ChatGPT,不仅可以先用它把英文文献查找到,随后可以输入指令,要求ChatGPT总结论文内容再翻译成中文,还能持续提问论文内容,“用 ChatGPT再也不用担心英文论文读不懂了。” 除了学生群体,ChatGPT也悄悄在打工人里“火”了起来。 方群现在工作已经离不开ChatGPT了,在英国工作的她,完全“把ChatGPT当做文书秘书在使用”,由于英语不是母语,之前“头疼写得不地道”的邮件、发言稿,现在都可以直接交给ChatGPT来完成,“ChatGPT写完了,我只要稍微改改就能用,比我自己写得好。” 此外,ChatGPT还可以用来写cover letter( 求职信 ),“自己写也是去网上找模板,不仅模板要花钱买,最后还要自己改。”用ChatGPT能“把企业的介绍,核心价值观很好的融入,并且直接给你写好”,对方群而言,“虽然成品算不上深刻,但已经足够了。” 写论文、写代码、写邮件,甚至改cover letter、模拟面试,从学生到打工人,他们正忙于训练“用ChatGPT为自己打工”。 02...
文心一言开启邀测,专家呼吁多点耐心,给中国类ChatGPT更多成长机会
研博论文

文心一言开启邀测,专家呼吁多点耐心,给中国类ChatGPT更多成长机会

距离新一代人工智能语言模型GPT-4发布不到24小时,国内互联网大厂百度3月16日发布了对标ChatGPT的AI产品——文心一言。 尽管百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彦宏一上台就“降了音调”,表示推出文心一言是为了回应市场期待,产品本身并不完美,但仍然无法降低网友心中早已被拉满的期望值。 文心一言开启邀请测试不到一小时,就涌入了3万多家企业申请。而从2月7日官宣预告到邀请测试,中间隔了37天。毫无疑问,文心一言的推出为竞争已近白热化的自然语言处理赛道再添一缕硝烟,也意味着ChatGPT全球赛开场。近期,国内还有数款类ChatGPT模型将要发布,面对差距,国内产品应该如何追赶“国际顶流”?专家呼吁国内用户多一些耐心与真诚参与,给尚不完美的模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反馈。 全球首款实现多模态输出的类ChatGPT产品 3月16日下午两点,万众瞩目的邀请测试展示如期召开。李彦宏展示了文心一言在五个使用场景的表现,包括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态生成。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专攻大语言模型方向的博士生陈星宇全程观看了发布会。在他看来,整场演示内容流畅,亮点不少,达到了他的预期。而演示最出彩之处当属文心一言将一段文本生成了图片、音频和视频,这是全球发布的产品级大语言模型中首个实现多模态输出的模型——即使是前一天发布的GPT-4,也只展示了多模态输入功能。 多模态输出意味着什么?陈星宇表示,目前尚没有一篇正式出版的文章介绍多模态输出是如何实现的,这属于百度自己的“独门秘籍”。据他猜测,应该是百度整合了多个不同类别的大模型的结果。而要把这些模型无缝整合到一个对话系统中,并实现流畅输出,其中有很多工程技术难题需要解决,比如优化。“百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说。 仅从演示看,陈星宇认为文心一言达到了类ChatGPT的水准。但遗憾的是,演示并非实时,这也让不少欲亲自参与测试的网友大呼“不过瘾”。 人类“循循善诱”,才能让机器输出更好答案 此次,文心一言没有开放大规模公众测试,而是采用发放邀请码的方式邀请小部分用户参与体验。对此,部分网友表示不理解。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其中有更深层次的考量。“现阶段的文心一言,更需要有明确任务的使用者,而非打发无聊时光的对话者。”陈星宇说。 试想一下,当你把语言模型当成生产力工具,让它帮助你完成一项工作时,如果它输出的内容不能满足你要求,你可能会尝试改变提问的角度或输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便让答案更符合你的预期。而当你只是想聊天时,或许就没那么认真了,你输入的内容也许漫不经心,也许有些小错误,甚至你还会暗自期待它犯错。 事实上,最新发布的GPT-4演示也证明了人类的“循循善诱”是如何让机器输出更完美答案的:演示者通过让GPT-4代入某种角色,并交代了四个回答问题的步骤,教会他产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深耕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20余年的黄萱菁表示,高质量的语料库和优质的人类反馈,是造就ChatGPT优异表现的两大关键因素。对于其所在实验室正在训练的类ChatGPT模型MOSS,他们也将通过更高质量的中文数据进行性能优化。 多一点耐心,给中国类ChatGPT更多成长机会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表现虽然令人惊艳,但远未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即便是大受褒奖的GPT-4,在其公布的报告中也坦言,他们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大语言模型的幻觉问题。相比ChatGPT,GPT-4回答事实性问题的准确率已达到80%,ChatGPT只有60%。 想要通过大语言模型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耐心必不可少。一位网友反映,他用了8个问题引导,才让ChatGPT给出了勉强令人满意的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助理研究员陈露透露,在类ChatGPT赛道上,中国已拥有许多不亚于文心一言规模的大语言模型,如浪潮的“源”、华为的盘古、阿里巴巴的PLUG,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大厂也有未公开的模型。“这条赛道,中国并非没有机会,但需要给它们更多成长空间。” 自今年2月百度官宣文心一言以来,已有超过650家企业宣布接入文心一言生态。随着大批由任务驱动而产生的高质量数据的涌现,文心一言将在与用户的互动与反馈中快速学习和成长。 “ChatGPT的成功表明,人工智能已经找到一条对的路。既然路走对了,迭代速度将是很快的。”黄萱菁说。以应用为驱动的人工智能,将通过真实用户反馈、开发者调用和模型迭代之间的飞轮快速进化,或许今天尚显稚嫩的模型很快就能达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效果,但眼下我们需要的仍是耐心与宽容。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ChatGPT创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本科论文

ChatGPT创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整理 | 唐亚华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ChatGPT成了AI乃至互联网领域最大的新风口,它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堪比蒸汽机、互联网、手机的颠覆性、革命性的存在。 国内关于ChatGPT的热度也同样持续。百度文心一言率先发布,随后腾讯、阿里也公布正在研发AIGC以及大模型相关技术,华为的“盘古”传言有望对标ChatGPT,前不久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公开演示了其公司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出现之后,中国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热情仿佛一夜之间被点燃。 除了巨头公司,不少互联网大佬亲自下场,也为这个赛道添了一把火。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早已宣布入场,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正在亲自筹组中文版ChatGPT公司,另外阿里贾扬清、搜狗王小川、京东前AI掌门人周伯文都亲自下场,赶赴大模型赛道。 针对ChatGPT乃至整个AIGC(生成式AI)领域的创业投资大热,4月6日,深燃直播间邀请到了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氪信科技创始人兼CEO、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计算金融CTO工作室负责人朱明杰博士,就《ChatGPT来了,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以下是直播实录,由深燃编辑整理: 2017年去OpenAI公司参观时,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深燃: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ChatGPT以及整个AIGC行业投资的?怎样提前判定这个领域值得押注? 王晟:我们在上一代AI活跃的十年里已经投了不少优秀的AI项目,有文远知行、推想科技等。 2020年下半年,OpenAI发布了ChatGPT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相比一代、二代有了指数级的跃迁,这就使我们相信未来10-15年是大模型的时代。但是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市场上没有项目可以投,我们一直处在等待中。 深燃:你个人和所在的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哪些方向?你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哪些布局? 王晟:2022年初,清华大学NLP实验室的孙茂松教授和他的团队出来创业做了语言大模型深言科技,孙老师在国内算是自然语言生成、理解方面泰斗级的人物,我们就出手了。 我们重点关注多模态大模型,例如,我们投的行者AI是聚焦游戏场景,被大家称为游戏行业的“AI四小龙”。 深燃:2017年,你跟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一起去过OpenAI公司参观考察,你们当时为什么会去这家公司?考察完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朱明杰:ChatGPT1.0推出时,我就一直在跟进,我作为从业者一开始反而不太相信它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因为难度太大。 去年11月OpenAI发布3.5版本,我试用后太震惊了。联想到2017年我们去参观OpenAI公司时,一群刚毕业的PhD在做汇报,其实每个学计算机的人都能预想到出现今天的状况,但没想到只用了短短的几年,而且是这么一群年轻人实现的。 ChatGPT的出现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是2022年人类世界中最重要的事情。 朱明杰和王强参观OpenAI公司,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山姆·奥特曼)正在发言 / 受访者供图 深燃:OpenAI能做出ChatGPT,有什么有利因素? 朱明杰:即便是在美国,ChatGPT的出现也是很偶然的事情,但也有几个必要的因素。OpenAI创始团队具备典型的“天赋与偏执”并存的特质,而且他们是一个很年轻、没有太多包袱的团队,另外还有微软的算力支持、数据与场景支持等因素。 深燃:你们会用哪三个词来形容ChatGPT? 王晟:大力出奇迹、从感知到创造、从知识到逻辑。尤其是它具备了逻辑思维,这是很大的进步。 朱明杰:第一个词我想到的是“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这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小说名,这本书也翻译为《人造人的故事》,ChatGPT也是人造人的故事。我们做计算机的人从业之初就是想要做就是这件事,ChatGPT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本书里的内容。 另外两个词就是“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 深燃:目前的ChatGPT有哪些“硬伤”或者风险? 朱明杰:大概是我刚刚提到的“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它给的信息如果是误导性的,将会有很大的危害。目前有一些国家因为这个原因在封锁它,但技术是会不断进步的,下一步行业要做的是找到一条合规可控的路径。 具体到我所从事的金融领域,难点在于,如果数据壁垒存在,金融等高敏感领域将无法完全适用,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责。这一问题是永远存在的,通用大模型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各个细分领域建立专属大模型。 王晟:风险在于,当一个机器具有逻辑思维的时候,它离有情感情绪、自我意识还有多远?这是人类第一次站在造物主的视角去思考自己的未来,我觉得它最可怕的是它产生了情绪或自我意识之后,故意给人错的信息,有可能造成灾难。从业者要考虑的是怎么去做一个有人类价值观的AI。 未来AIGC真正的大场景,可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应用 深燃:现在围绕ChatGPT创业的人很多,作为投资人,据你观察,这些方向大概分哪几类? 王晟:第一,是研发大模型,直接对标ChatGPT,在ChatGPT这类语言大模型之外还可以扩展到图片、视频等领域;第二,是将ChatGPT垂直应用到各个细分领域。 去年底和今年这几个月,尤其是王慧文宣布自带5000万美金下场后,把市场上的团队全都“炸”出来了。现在虽然说是新的大模型和AIGC驱动的时代,但投资的重点方向还是底层基础设施,可是国内有能力做大模型的团队也就十来个。大模型方向的机会,基本是属于巨头公司、少数大厂大牛、科学家、AI领域教授们的。 深燃:有哪些机会适合创业公司? 王晟:在应用场景侧,目前出现的创新项目还比较少。现在的创业场景非常受限于底层的基础设施和想象力。我们刚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过来,能想到的就是把移动互联网跟AIGC结合,实际上未来AIGC真正的大场景可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应用,就像PC时代没有美团、滴滴、抖音等。现在大家都在说ChatGPT是AI的iPhone时刻,但其实iPhone1是2007年发布的,微信是2011年才出现的,滴滴、拼多多、抖音就更靠后了。 一些真正突破性的应用还需要等基础设施和工具链建设完成,进入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的阶段。如果大家有在应用层做创新类创业的冲动,不如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需要强调的是,以投资人的标准来看,投一个企业是需要它具备成长为百亿人民币估值公司潜力的,以这个为标准,可投的项目不多,但VC不愿意投资,不代表就不是好项目。很多创业创新都对社会、人类有益,而且越来越多的创新发生,真正巨大的创新才会涌现。 比如有一类创业机会是用AIGC解决原有行业问题,把AI当成生产力工具,解决各行业原来的创造问题。比如游戏行业原画师、设计师、插画师不用自己画了,AI能出想法、概念,或者应用ChatGPT去做一些客服、销售工作,节省人力,提高效益。所以大家不要用VC的眼光和标准来要求自己,各行各业现在就可以去毫不犹豫地全面拥抱AI。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 深燃:你一般一周要见几个项目,这一波项目里,可投的好项目多吗?有没有看过一些不靠谱的项目? 王晟:对于VC来说,这一波可投的好项目非常少。我见到最多的项目是文生图的生成器,一般都是用Stable...
ChatGPT掀起热议,专业人士如何应对?探究ChatGPT检测器的诞生与影响
本科论文

ChatGPT掀起热议,专业人士如何应对?探究ChatGPT检测器的诞生与影响

《知乎ChatGPT热浪中行业大佬共探未来》文章聚焦于中国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上围绕ChatGPT的热烈讨论和创新行动。李开复提出通用法则以适应变革,吴恩达警告伦理法律先行,袁进辉关注区分人类与ChatGPT生成文本的问题。话题热度迅速突破AlphaGo纪录,相关研究如ChatGPT检测器和人工测评备受关注。尽管初期面临质疑,随着技术迭代和社会反馈的增长,专业人士开始认识到ChatGP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反作弊技术的发展也暗示了未来可能的“猫鼠游戏”。知乎作为平台的独特复杂性和其对创新成果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显现出来,这也吸引了如WPS和头部科技媒体等的关注。
ChatGPT背后的科技力量:全球巨头抢人大战,OpenAI的秘密武器如何?
本科论文

ChatGPT背后的科技力量:全球巨头抢人大战,OpenAI的秘密武器如何?

本文主要讲述了硅谷巨头如谷歌和Meta在微软推出ChatGPT后加快了大模型研究的步伐,其中谷歌仅用了两个月发布了类似的产品Bard。这些公司拥有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如谷歌的DeepMind和Meta的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ChatGPT的研发团队成员学历高,来自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且大多为90后。OpenAI作为非营利机构,其人才吸引力和早期数据积累使其在大模型研发上具备先发优势。文章还对比了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招聘的平均年薪,强调硅谷AI研究员的高收入,并引用微软和OpenAI的例子来说明全职工程师岗位的薪酬范围。尽管如此,国内大厂如百度、阿里等也在积极合作高校进行技术研究,并在超大规模模型研发上有所突破,如智源研究院的“悟道”项目。整体来看,科技巨头与非营利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激烈,ChatGPT的成功和背后的研发力量揭示了技术和人才在推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ChatGPT热潮下,检测器之争:技术挑战与未来影响之谜?
本科论文

ChatGPT热潮下,检测器之争:技术挑战与未来影响之谜?

《知乎ChatGPT热潮下行业大佬共探未来》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热点——ChatGPT,探讨其带来的变革与影响。知名人士如李开复、吴恩达和袁进辉等纷纷发表看法,指出在ChatGPT时代,人们需要关注伦理法律问题,并探讨如何区分人类与AI生成的文本。话题热度迅速突破过往记录,众多专业人士如郭必扬团队积极应对,开发ChatGPT检测工具以应对可能的问题。尽管面临质疑和挑战,支持的声音逐渐增多,反作弊技术与复杂性系统的互动成为必然,这也为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和不确定性。知乎作为平台,不仅见证了这场讨论的热度,也为其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如WPS和ChatExcel等项目因此受益。
阿里通义千问何去何从?企业测试后神秘下线,未来应用场景会是哪?”
期刊论文

阿里通义千问何去何从?企业测试后神秘下线,未来应用场景会是哪?”

阿里云发布自研大模型聊天AI"通义千问",虽随后删除邀请测试公告,但部分用户仍可进行实测。该产品在4月4日预热中通过脱口秀演员鸟鸟展示了分身功能,模仿其音色和风格。通义千问具有设定场景的对话模式和9款“百宝袋”应用,旨在提高用户体验和粘性。尽管存在问答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大模型专家认为持续数据优化和生态建设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广泛业务背景下的AI工具,通义千问的应用领域有望扩展至各个数字化产品线。国内厂商如百度、华为也在加强相关技术布局。
揭秘!华为盘古大模型究竟有何独到之处?与ChatGPT一战到底的科技巨头风向标
本科论文

揭秘!华为盘古大模型究竟有何独到之处?与ChatGPT一战到底的科技巨头风向标

文章围绕华为盘古大模型与其他类ChatGPT产品的比较展开,指出华为云计划发布该系列AI大模型,并强调其在工业应用上的推动作用。尽管未找到官方确认信息,市场期待盘古大模型能实现文本生成、内容理解和智能文档搜索等领域的突破。华为已发布多款行业大模型,如矿山和气象模型,显示出在CV和科学计算领域的能力。盘古大模型的研发团队由一群博士工程师组成,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型,并面临技术优化和大量算力需求的挑战。2021年4月,盘古大模型首次公开,至今已形成L0、L1、L2三个阶段的成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