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里的清华人
本科论文

ChatGPT里的清华人

ChatGPT火遍全球时,背后的技术大牛也浮出水面。在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真正在ChatGPT项目中做出贡献只有87人,而这些人里有9位是华人,其中三位都毕业于清华大学。 文|黄幸怡 编|游勇 01 ChatGPT里的清华元素 OpenAI旗下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成功让人眼前一亮,更让外界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产品不是出自拥有数千名人工智能团队的谷歌或者Facebook,而是仅成立8年只有三百多人的OpenAI。 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人才为OpenAI和ChatGPT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今年1月,OpenAI创始人及CEO奥特曼透露公司员工人数为375人 ,与谷歌和脸书等科技巨头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数千名员工相比,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我知道我不应该吹嘘OpenAI,我们要感谢我们所有的外包公司为训练模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据。” 而真正在ChatGPT项目中做出贡献的人员,据OpenAI官网显示,共有87人。ChatGPT只是OpenAI其中的一个项目,比如OpenAI之前发布的文本生成图像的大模型DALL-E,两个半月注册人数突破100万,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 在最近一份由智谱研究联合AMiner发布的《ChatGPT团队背景研究报告》中,这群人的显著特征被归纳为了“年纪很轻”、“背景豪华”、“聚焦技术”、“积累深厚”、“崇尚创业”和“华人抢眼”几个方面。 智谱研究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团队平均年龄为32岁,“90后”是主力军。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顶尖研发团队,其成员绝大多数拥有名校学历,但也并非“清一色”研究生学历,而是本、硕、博人数相对均衡。同时,其成员大多具有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经历,其中,从谷歌跳槽而来的有10人,是为其贡献最多人才的外部企业(ChatGPT基于的也是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模型)。作为应届生直接加入ChatGPT 团队的也有11人,但不论是来自其他企业,还是作为应届生加入的人员,背景都相当“豪华”。 而在技术上,该团队共有包括OpenAI 联合创始人Wojciech Zaremba在内的5人入选了今年“AI 2000 全球人工智能学者”名单。该名单由AMiner 每年推出,评选出全球人工智能 20个细分领域前 100 名最具影响力学者。这意味着,在 ChatGPT 不足百人的团队中,就有 5 人属于全球人工智能各领域顶尖学者,技术积累深厚。 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华人成为了该团队中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共9人,占团队总人数的比例超10%。华人学者欧阳龙更是参与了与 ChatGPT 相关的 7 大技术项目中的 4 大项目的研发,是InstructGPT 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RLHF 论文的第二作者。“可见他是这两个关键技术项目的核心人员。”智谱研究分析称。 在华人团队中,有5人本科就读于中国内地高校,其中3人(翁家翌、赵盛佳、袁启明)均来自于清华大学,并各有1人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不过,这5人后续均在海外高校继续深造。 其中,翁家翌是ChatGPT团队里最年轻的研发工程师之一。他于2020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清华期间,翁家翌曾加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朱军领导的TSAIL实验室,并在大三暑假加入加拿大图灵奖获得者 Yoshua Bengio 的实验室,深入开展RL和NLP的研究。其更是一度以本科生身份,成为基于 PyTorch 的强化学习算法库 Tianshou(天授)的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也以3名成员的数量,与卡内基梅隆大学一起,并列ChatGPT团队毕业院校的第7名。排在他们之前的分别是斯坦福大学(14 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0 人)、麻省理工学院(7 人)、剑桥大学(5...
Nature出手!ChatGPT被指代写论文,学界炸锅,AI论文还能信谁?
研博论文

Nature出手!ChatGPT被指代写论文,学界炸锅,AI论文还能信谁?

Nature出版机构对使用ChatGPT撰写学术文章并将其列为作者的现象进行了定性回应,发布了两项原则以规范作者投稿,并指出此类行为引发了担忧。过去一年中有多篇研究论文使用ChatGPT作为作者,其中一些已发表在医学和护理等领域。然而,这种做法在科研界引发了争议,因为AI生成的内容可能导致不可靠的研究结论。Nature强调了检查必要性并正在开发识别技术来应对这一问题。
ChatGPT掀起热议,专业人士如何应对?探究ChatGPT检测器的诞生与影响
本科论文

ChatGPT掀起热议,专业人士如何应对?探究ChatGPT检测器的诞生与影响

《知乎ChatGPT热浪中行业大佬共探未来》文章聚焦于中国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上围绕ChatGPT的热烈讨论和创新行动。李开复提出通用法则以适应变革,吴恩达警告伦理法律先行,袁进辉关注区分人类与ChatGPT生成文本的问题。话题热度迅速突破AlphaGo纪录,相关研究如ChatGPT检测器和人工测评备受关注。尽管初期面临质疑,随着技术迭代和社会反馈的增长,专业人士开始认识到ChatGP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反作弊技术的发展也暗示了未来可能的“猫鼠游戏”。知乎作为平台的独特复杂性和其对创新成果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显现出来,这也吸引了如WPS和头部科技媒体等的关注。
「30年科研初心,赵惠民带领团队逆流而上,揭示酶工智能新秘密」
本科论文

「30年科研初心,赵惠民带领团队逆流而上,揭示酶工智能新秘密」

赵惠民是一位坚持科学探索的学者,他在23年里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发明了一种人工智能工具预测酶功能,这是利用对比学习的新深度学习算法,这种方法被审稿人认为准确且可靠。这项成果在《科学》发表后受到积极评价,尽管仍存在提高预测精确性的需求,他们正积极进行补充实验以优化算法。赵惠民的目标是进一步开发机器学习来表征其他蛋白质,以实现对细胞内部功能的全面理解。
ChatGPT革命?AI聊天机器人开启语言生成新纪元,却也带来学术伦理与安全挑战?🔥
期刊论文

ChatGPT革命?AI聊天机器人开启语言生成新纪元,却也带来学术伦理与安全挑战?🔥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ChatGPT将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带入大众,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款聊天机器人能完成写作、编程等多种任务,甚至接近通过多项专业考试,显示出强大的能力。然而,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问题令人担忧,可能导致学术欺诈和误导。学术界呼吁研究人员遵循道德使用规则,禁止将AI作为署名作者,并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对大型语言模型的依赖。《自然》和Springer Nature等期刊已对此采取相应措施。
ChatGPT能否骗过科学家?AI机器人撰写研究摘要引发伦理争议
本科论文

ChatGPT能否骗过科学家?AI机器人撰写研究摘要引发伦理争议

生物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撰写的研究论文摘要能骗过专家审核,引发了广泛争议。尽管ChatGPT通过了抄袭检测且原创性高,但66%的生成摘要被人工智能输出检测器发现,并有32%误判为原始摘要。这表明大型语言模型在科学写作中的道德边界尚不确定,可能导致研究诚信问题和政策误导,需要谨慎对待。专家和学者呼吁提高审核标准,而AI公司则提醒应考虑创新思维。部分期刊已提出更严格验证信息的要求。
揭秘科技趋势:ChatGPT引领的背后,哪些产业和基金值得关注?数字化&智能化,未来投资新风向!全
研博论文

揭秘科技趋势:ChatGPT引领的背后,哪些产业和基金值得关注?数字化&智能化,未来投资新风向!全

ChatGPT的全球热引发对人工智能产业趋势的关注。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背景下,科技细分板块如数字化和智能化值得关注。刘高畅先生强调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和高端化道路上有潜力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过去国内IT发展滞后,但2010年后通过自主创新和工程师红利迎来信息技术创新的飞升期,基础软件和大型系统上的自主研发开始突破。移动互联网积累的大数据有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未来的新趋势。